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动态 > 综合新闻

春季低温天气蜂产业应对措施

发布日期:2025-02-17   作者:蚕桑所    来源:蚕桑所    阅读:

春季是蜂群繁殖发展的旺季,但由于昼夜温差较大,蜂巢脾上的工蜂护子难度增加,对蜂群的繁殖和生长极为不利,若管理不善可能导致蜜蜂活动受限,幼虫发育不良甚至蜂群衰弱,甚至因饲料消耗大,一旦大意就会饿死蜂群,使得蜂群群势将快速下降,会严重影响蜂群春繁,造成蜂农的经济损失。

为了有效增强蜂群抗寒能力,保障春季繁殖期的健康过渡,为后续流蜜期高产奠定基础,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工作:

一、调整蜂群结构

1)抖蜂紧脾

春季气温不稳定,昼夜温差较大,可以采取抖蜂紧脾缩巢的措施,使蜜蜂密集,更好地保持和调节巢内温度。

2)合并弱群:

将弱小蜂群合并至强群中,增强抗寒能力。淘汰无王群或老劣蜂王,及时介入优质产卵王。

(3)控制产卵节奏:

避免过早过度刺激蜂王产卵,防止幼虫过多导致工蜂护脾负担过重。低温期可适当限制蜂王产卵区域,待气温回升后逐步扩大。

二、加强蜂群保温

1)箱内保温:

在蜂箱内填充保温材料(如稻草、泡沫板、棉絮等),覆盖覆布,减少热量散失。保持蜂群密集(蜂多于脾),利用蜜蜂自身热量维持巢温,缩小巢门至1-2厘米宽,防止冷风侵入。

2)外部防护:

将蜂箱放置在背风向阳处,地面垫高防潮,避免蜂群直接暴露在湿冷的环境,需要时可用塑料薄膜、草帘等包裹蜂箱外围,注意留出通风口,保证蜂箱内空气流通,避免蜂群由于闷热,导致蜂群产生“内热”缺氧。

三、科学补饲

1)补充饲料:

春繁时期的蜂群经历越冬消耗和低温抚育后,在上年秋季留存的贮蜜量大幅减少,甚至出现缺蜜的情况,需要及时给蜂群补充贮蜜脾,或人工饲喂浓糖水,避免蜂群因缺蜜而外出寻蜜,导致早衰或冻死,同时在蜂巢上部的框梁上放置饲喂‌花粉饼(花粉+蜂蜜调制),保障蜂群营养供给。

2)注意饲喂方式:

避免糖水洒漏引发盗蜂,饲喂器需加盖或使用专用巢内饲喂盒,阴雨低温天气减少开箱次数,补饲时动作迅速。

四、预防病害

春季冷暖过渡期气候变化大,蜂群应激反应强烈,易出现烂子病或爬蜂病,需加强管理,预防病害发生

(1)防控潮湿霉变

定期清理箱底死蜂、蜡屑,保持箱内干燥通风,及时更换受潮的保温材料,避免饲料霉变。

2)疾病预防

低温期易发“欧洲幼虫腐臭病”等细菌性疾病,可饲喂添加大蒜素或抗生素的糖水(严格按照推荐剂量使用),同时密切观察蜂群状态,发现异常及时隔离处理。

五、适时检查与调整

选择晴朗无风的中午(气温10℃以上)快速检查蜂群,确认蜂王是否存在和产卵情况,观察子脾发育是否正常(幼虫饱满、封盖整齐),检查饲料储备是否充足。

六、注意事项:

春季保温需适度,过度保温会导致箱内湿度过高或蜜蜂提前散团外出,反增风险,随气温回升逐步撤除保温物,避免温度骤变引发应激。

 

 

 安徽省特色农业产业技术体系

 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