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动态 > 综合新闻

食用菌低温灾害预防技术要点

发布日期:2025-02-17   作者:蚕桑所    来源:蚕桑所    阅读:

食用菌在低温环境下容易受到冻害或生长受阻,影响产量和品质。为了预防低温灾害,响应农业农村部春耕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,总结食用菌低温灾害预防技术要点如下

一、选择耐低温品种

选择适合低温环境的食用菌品种,如平菇、金针菇等,这些品种对低温的适应性较强。在引种时,优先选择经过低温驯化的菌种。

二、加固设施

1. 菇棚保温:

(1) 覆盖保温材料:在菇棚外覆盖草帘、棉被、塑料薄膜等保温材料,减少热量散失。

(2) 双层棚膜:采用双层塑料薄膜覆盖,中间留有空隙,形成空气隔热层,提高保温效果。

(3) 地面覆盖:在菇棚地面铺设稻草、秸秆等,减少地面冷气对菌床的影响。

2. 菇棚维护:

(1) 及时增加临时支柱,加固棚架、修补棚膜。提高设施的承受能力,谨防棚膜破损或棚架压塌,从而做到保温的效果。

(2) 检查菇棚(房)水电,做好出电线、水管等管线检查及保暖,谨防出现短路或冻裂等安全事故。

三、精细化管理

1. 温度管理

在低温天气使用加温设备(如暖风机、电热器、地热线等)维持菇棚内适宜温度。白天利用太阳能增温,夜间关闭通风口,减少热量流失。安装温度计或自动温控系统,实时监测菇棚温度,及时调整。

2. 通风管理

避免冷风直吹减少通风时间:通风时选择中午气温较高时段,避免冷风直接吹向菌床。低温天气减少通风次数和时间,防止棚内温度骤降。

3. 湿度管理

控制湿度温水喷雾:低温高湿条件下,食用菌容易出现生理性冻害,也会出现杂菌爆发。在棚内气温低于5℃时,停止向料面喷水或菌棒注水,尽量保持料面干爽,减少喷水次数,避免菌床过湿导致冻害。如需加湿,可使用温水喷雾,避免冷水直接喷洒。

4. 菌床管理

加厚覆土减少翻动:在菌床上加厚覆土层,起到保温作用。低温期间减少对菌床的翻动,避免菌丝受冻。

四、预防病害

加强消毒及时清理:低温环境下,食用菌抗病能力下降,需加强菇棚和工具的消毒。清除菇棚内的病菇、残菇,防止病害蔓延。

五、应急措施

临时加温:遇到极端低温天气,可使用临时加温设备(如炭火、热风机)应急。

覆盖防冻:在菌床上覆盖草帘或塑料薄膜,防止菌丝受冻。

六、科学安排生产

错峰出菇:根据当地气候条件,合理安排播种时间,避开低温季节出菇。

分批种植:采用分批种植的方式,降低低温灾害对整体生产的影响。

通过以上技术措施,可以有效预防低温对食用菌生产的不利影响,确保稳产高产。在实际操作中,需根据具体气候条件和食用菌种类灵活调整管理措施。

 

 安徽省特色农业产业技术体系

 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